公司新闻
监事会发布标志着公司治理向“大监督”迈进
作者: 365bet亚洲体育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 2025-11-02 09:3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田鹏 A股市场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掀起狂潮——10月31日,97家上市公司同时披露监事会撤销公告。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975家A股公司启动了这一管理安排,占比过半。这并非监管机制的弱点或缺失,而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对标现代标准、提升管理效率的标志性实践。回顾历史,董事会管理制度的建立源于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对权力制衡的迫切需要。在建立管理架构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监事会担负着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职情况,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的主要使命。它已成为防范内部人控制、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一制度对于整合市场基础、培育投资信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和企业经营复杂性的不断增加,董事会的管理体制将逐渐暴露出管理专业性和采购信息获取不够等缺陷。 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为情况。第一百二十一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在董事会中设立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并适用本法监事会的规定”。 “没有监事会或监事”;随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要求上市公司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相关调整,为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实施路径。笔者认为,取消监事会并由审计委员会接管管理职能,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构精简,而是对管理架构进行重组,使管理机制更加符合当前资本市场的实际需要。 F一是专业、独立素质较强。根据职能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需要具有金融、法律等专业背景,门槛高于传统监事会。同时,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占多数,充当监督者,可以有效制衡和解雇执行董事,保证管理层意见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管理层走过场”。二是早早实现监管环节。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机构,可以直接、深入参与公司主要决策过程,及时获取关键经营信息,将监督窗口从“事后检查”转向“事中审查”乃至“事前论证”,实现对风险和重大事项的及早识别和预警。风险防控成效不断提高。三是权责体系更加清晰。将监督职能内化到董事会后,董事会对公司经营合规性和财务真实性的一般责任更加凸显。督促董事会认真组建审计委员会并为履行职责提供充分支持,在董事会内部形成决策与监督的有机统一和有效制衡,避免风险,避免以往“权责重叠、监督缺失”的管理困境。值得注意的是,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审计委员会能否真正扛起监督大旗。笔者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建立制度保障:一是严把“进门”,明确审计委员会成员履职的专业资格和时间要求,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杜绝“独立董事”现象;二是细化《操作指引》,制定财务报告审核、内控制度审核等具体标准,遵循监管;三是开通“舆论通道”,推动审计委员会定期向中小股东披露经营工作报告,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真正的审计委员会才能真正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专业把关人”。从监事会的“退休”到审计委员会的“撤职履职”,这实质上是资本市场监管逻辑的一次深度重构——从追求形式上的坚守“机构完备”到聚焦监管的强监管。n “效率第一”。笔者预计,随着支持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新管理制度将更加有效地保护股东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为A股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管理动力,推动我国资本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被动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记者手记:庆州,当千年古都遇见APEC 下一篇:没有了
